朱世靖虽说一口应下了张鸿懿之请,委其为洋务大臣,但听到“弘武堂”三字时,此刻却又属实有些后悔。

弘武堂,乃是张鸿懿于非常之时,采取的非常之法设立的非常之机构。

六十年前,神圣日曜帝国大军压境,张鸿懿临危受命,受任洋务大臣,总领一切对西洋的政务,军务,财务,掌管一切人力统筹调配,并有权建立一切相关的对夷组织和机构。

当年朝内虽尚有仙术举世无双的兮阴真人,但奈何帝国自古真人(先天性魔法使用者)数量便多于天朝。

其真人仙术和仙法之力虽远逊兮阴真人数阶,但架不住帝国由十数位真人分别率领装备新式枪炮的陆军、舰船从多个方位一齐进攻。

因此为了应对帝国军真人,张鸿懿提出并建立了弘武堂,以招揽并培养武学奇才或内力深厚的修真者。

弘武堂是由朝廷设立,但却是用来招纳非官方人才的机构。

弘武堂不是从军队行伍之间选拔人才,而是广下海贴,直接从整个天朝属内、五湖四海招幕能人异士。

招募条件唯才是举,且来者不拒。

无论贵贱,无论出身,无论你是名门正派,还是江湖左道,亦或曾为盗贼劫匪、响马绿林;不管你是白丁净户还是戴罪之身俱皆过往不究。

只要是身怀异能者,本领高强者,只要愿意保家卫国,愿意杀贼击夷者。则均可参加选拔——弘武大选。

弘武大选以擂比武斗选才,没有武举考试的弓马骑射环节,这种选拔方式虽俗套复古,但胜在简洁速效,受众性强,传播性广,效率出众。

通过大选的能力出众者,一律编入弘武堂,并赏千金封伯爵,幸得大选的第一名或者日后于沙场立功者更是可赐户封侯。

九州才俊数不数胜,四海诸属国,亦是能人异士辈出,因此建弘武堂,确实能收常规之法未有之奇效,确实可以广纳天下英豪。

此法虽为一妙措,但也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弊端,也正是因这一弊端的存在,朝中多有大臣籍此来诘难张鸿懿及其属臣。

这弊端即为虽然可以据此来应对帝国的真人,但设弘武堂为了最大限度的取才任能,首先要能接纳江湖门派,甚至鸡鸣狗盗之辈,而这些帮派绿林之流,其组织存在的本身大多都属违禁犯法,其个人身上更是也多少沾染着人命和血案,所以此举无异于大赦天下。

这样就难免会有些为了逃避罪责的人去参加弘武大选,这也就意味着滥竽充数者将会数不胜数。

且于天下州郡,邻邦诸国聚集而来的大选参加者,可谓是龙蛇混杂,牛骥同皂。

如此泥沙俱下选拔出的人才,自然是良莠不齐。

穷凶极恶之辈、身染五毒犯下杀戒之人、修为雄厚为非作歹之人、出身名门妄自尊大之人、三教九流应有尽有。

所以说从管理统筹这一层面上来说,这从根本上就是一个巨大漏洞、一个巨大难题。

之前的弘武堂堂主便是张鸿懿本人,堂中员直接对张鸿懿负责。

张鸿懿也是经过使用了一系列狠厉的手段和布置了奖罚严明的制度,这才慢慢降服弘武堂中大都是桀骜不驯、目高于顶的彪客们,且最终竟完镇住了弘武堂中来自四海八方的所有堂众。

这种介于官方和非官方的机构,为张鸿懿提供了大量人才,他也藉由此培植了一大批势力,太师的私家军由此而生。

以致于弘武堂发展到后期,使得张太师在朝内朝外皆是乾纲独断,权势熏天。

弘武堂吸引来的人才的质量自然大多是温凉不等,但是往往正是在这些性格古怪各异、来自民间江湖中的奇异之士中,得以出现少数极其璀璨的异才,得入张鸿懿之眼,并成功驰骋于沙场,大放异彩乃至于建立不世之功勋。

甚至张鸿懿之前的副官,一位半步真人——鸿叶。

便是自弘武堂天下大选中摘得头魁,取得桂冠,从此被张鸿懿关注。

加上鸿叶本身便武德并举,才貌双绝,此后更是得到了张鸿懿的青睐。

鸿叶遂得以伴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九州总兵的张鸿懿左右,屡建功勋,一路提拔升迁,终以女儿身受封骠骑将军。

然而功成名遂后的鸿叶,却并没有选择接受授土封侯,而是继续安于参军副官之职,继续追随张鸿懿。

也正是因为她没有功成身退而隐,选择常伴张鸿懿左右,以致于后来跟随张鸿懿在海外收复属国失地时,二人终遭暗算。脱离了队伍遭遇围攻堵截——这是几近十位真人参与的暗杀猎头行动!

鸿叶虽为半步真人,修为深厚,可毕竟不是真正将内力完提炼为仙法之力的真人,因此她只得献祭自己,燃尽神魂与帝国真人同归于尽,才得以护得张鸿懿逃脱。

鸿叶也正是在这一役香消玉殒,惜哉,一代巾帼佳人,终究是红颜薄命,于风华正盛时早夭……

弘武堂堂众完听命且只听命于张鸿懿一人,在第二次帝国进犯天朝的通商战争时,有一次敌人军舰的炮火都轰到了京师之右的植隶津地。

张鸿懿为保皇室安危,进谏先帝携太后及宗室皇眷南逃避难,先帝不从,言誓与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