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见过的大海是什么颜色?

“它是蓝色的,与天空相融在一起。”

“你说的对,但现在它更多的时候是深黑色的。”

赵沈平望向远方海洋深黑色的尽头,这尽头宛如地狱最黑暗的深处,一个恶魔在这片海域不断地徘徊着。它浑身散发着淡黄光芒,腹部若隐若现的炮管上充满着危险的味道,但更让人害怕的是在恶魔类似背部的地方出现了一个缺口,许多未知的飞行器正从那奔涌而出,在天空中盘旋着。

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怪物,身披灰色的战甲航行在海面上,就像怪兽一样在迈着双脚在水中前进,每一步都能在在水面拍出一层巨大的浪花。恐怕这个情景只有在二战期间以四十节速度航行的军舰才能看见了吧。

人类把它称为“巨兽”。

“巨兽”镇守的海域的后背是无穷无尽的黑暗,哪怕是在明亮的阳光照射下。这黑暗的延伸直至大海最深处的尽头。

也许是地球的最北极?那是外星人入侵第一个地点。

赵沈平看着舰队后方的战列舰编队,美国海军的主要战力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正劈波斩浪,舰首的406毫米主炮气势汹汹指向前方的敌人。

“美国海军的家底还是很丰富啊,硬是把博物馆里封闭的战列舰全部拉出来重新改装服役。”赵沈平不由感慨道。

“而我们国家当时很穷,造不起那些战列舰,没有图纸也没有经验。”副舰长李海东接着话说道,“唯一最大的战舰就是重庆号巡洋舰,然而国家却没有钱把她修复重新使用。”

“你知道吗,当他们赶到现场寻找的时候,重庆号已经破烂生锈快要拆掉了。但我们造船厂的能力还是很厉害的,硬是把她进行维护改装,拉出来赶上这场战斗。”

“为什么不直接造战列舰呢,把旧船强行拉出来用费用都快赶上造新船费用了吧?”

李海东无奈地摇头,“还是那句话,我们没有经验。只能花许多钱利用苏联当时留下来的图纸来摸着石头过河。”

在巡洋舰编队里,美国海军仅存的得梅因级重巡洋舰萨勒姆号在最前方。紧随其后的是英国皇家海军的爱丁堡级贝尔法斯特和中华人民海军黄河号以及前苏联红海军遗留下的米哈伊·库图佐夫号巡洋舰。

十点二十五分,各个国家临时拼凑起来的联合舰队进入战场,巡洋舰编队首当其冲,这些来自二战的老旧舰船冒出滚滚黑烟加速前进,在它们侧翼是护航的驱逐舰编队。

“通知跟在我们后面的舰船,告诉他们不要掉队。”萨勒姆号巡洋舰舰长爱德华下令道,“所有主炮转向目标准备战斗。”

五分钟后,萨勒姆号上的203毫米主炮率先发出怒吼,以每分钟十发的射速倾泻在“巨兽”身上。其他国家的巡洋舰也不甘示弱地用自己的主炮射击。

但这些炮弹绝大多数沦为了“巨兽”身旁的水花。自从针对地球进行大规模电磁打击后,军舰上的火控雷达变成了无用的设备。想要命中更需要的是依赖炮手的技术水平,可在导弹时代的水手们没有这样的能力。

那会儿不管是美国海军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的127毫米舰炮还是中国海军052D装备的130毫米舰炮都是依赖计算机电子控制来进行精确打击。现在它已经失去了强大的精度,也就经过紧急改装后利用全自动装弹带来的射速优势发挥余热。

十点三十五分左右,在不断的射击校准下联军舰队命中率有所提高,取得多数次炮击命中。尽管没有对巨兽造成实质性伤害,但也打碎了身上的一些“甲壳”。这使得“巨兽”有所反应,腹部的大管子隐约可以看见跳动的电弧,天空中盘旋着的未知飞行物也正向舰队靠近。

爱德华中校发现己方所有巡洋舰仅有三分之二的炮塔在射击,便在无线电中问道:“这里是萨勒姆号,我是爱德华舰长,为什么你们有的主炮无法开火?”

第一个回答的是贝尔法斯特号。

“我们的后主炮塔射角够不着那个怪物,无法射击!”

该死的,爱德华暗骂道。他又犯了阵型的错误,这可不是三百六十度全覆盖的垂直发射系统。

现在巡洋舰编队就像一个笔直的箭头冲向“巨兽”,而能够开火的却只有前方炮塔。

实际上,如果不是距离“巨兽”不算太远。加上“巨兽”本身庞大,可打击面不小。要不是各舰前炮塔提高俯角射击防止误伤前方的友舰。恐怕能够开火的仅仅只有萨勒姆号了。

“全体各舰跟随我舰向左转向,重复,各舰跟随我舰向左转向占领T头炮击。”

在战场后方二十公里处的海域,四艘属于人类的钢铁巨兽正以横队摆开着,总共三十六门406毫米主炮全部完成转向对准目标。远方“巨兽”的轮廓清晰可见,这对炮手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瞄准。

但如果对手是一艘战列舰的话,这种距离上一般只能看见对方舰桥,经常要经历几轮齐射和校准才能命中目标。

哈尔斯特上将正和其他的军官站在战列舰编队旗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他们在用望远镜观察前方海域的战况。

很显然,人类一方属于下风。代号“狂蜂”的未知飞行物发出令人惊惧的嘶叫声,从驱逐舰的侧面俯冲而下,腹部喷射出蓝色电浆命中驱逐舰脆弱的装甲,然后引发熊熊大火。

尽管驱逐舰上的水手们尽可能地利用船上包括M2重机枪在内防空武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