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打算看《出川》,结果现在看完第一章,想看第二章,对接下来的故事充满了期待,都想知道死伤至此,如何继续?

“血肉筑成的太平啊!”有个老先生看完后,拿下雾蒙蒙的眼镜,拽着衣襟擦了擦镜片,“我以为知微只会写一些天马行空的武侠小说,没想到竟有这样的笔力。虽然只有短短一章,但写尽沙场的残酷和敌军的卑劣,天府军的悍不畏死更是催人泪下。”

越是年纪大,越是经历过乱世,越懂得珍惜当下,拿着报纸不肯放下。

年轻人为追看知微小说而买《明珠日报》,结果被家中老人抢过去,“你们这些年轻人光知道看风花雪月,哪里知道《出川》写得最好。”

看完后,当即铺开信纸,拿出钢笔,要给知微写信。

“他一定是为悲天悯人的老先生。”他们道。

连见不到大孙子而感到无聊的陆老太太都拿着报纸看《出川》,“知微就是知微,写得让人身临其境,很可能是经历过天府军打仗的人,不然不会描写得入木三分。”

阿红不懂,陪笑道:“您说得对。”

陆父坐在客厅里,低头看报,默不作声。

真没想到老太太居然是小女儿的读者,连报纸都订了十份。

他还看到书架上有小女儿的出版书。

“就是报纸名字起得不好。”陆老太太看着“明珠日报”四字题头就觉得碍眼,恨不得用手指抠下来,“黄和干嘛给这样的报纸题字?不能改个名字?叫明天日报也行,明月日报也行,非叫什么明珠日报?明珠有什么好的?”

看看陆父,阿红抿嘴一笑,“是八小姐的报社吧?我听人说过。”

陆老太太瞪大眼:“陆明珠的?”

“嗯!”阿红点头,“大家都说,只要带‘明珠’两个字的肯定和八小姐有关,这家报纸就是属于明珠报业集团,咱家的明珠金钻行、明珠纺织厂,孙少爷的明珠投资公司,八小姐开的明珠小食铺、明珠炸鸡店和明珠绣庄,还有一个明珠工艺品店也即将开业。”

“停停停!”陆老太太听到这个名字就头疼,“别跟我提她!”

烦!

她竟然有那么多产业,难怪仗着钱多,让大孙子给她打工。

可怜的大孙子,他在国外肯定没吃上年夜饭。

虽然他在给自己寄来的信中说他自己一切安好,但陆老太太依旧心疼得不行,抖了抖手里的报纸,“知微只是个作家,和这家破报纸没关系,我不仅要给他写信,还要给他寄东西。”

阿红愕然:“寄东西?”

陆父眨了眨眼,突然乐了。

陆老太太叹道:“穷人才靠写文谋生,他是要不穷,能一连写好几部小说?别看香江是乡下地方,地皮可不便宜,恐怕连自己的楼都买不起。就是他没什么眼光,《香江日报》有什么不好?居然改投这家破报纸,能多给几个稿费?”

阿红想了想,想起自己买出版书时听到的话,“据说《明珠日报》给的稿费比《香江日报》多一点,不少名人都给《明珠日报》投稿。”

陆老太太撇撇嘴:“陆明珠有钱,可不烧得慌吗?”

她放下报纸,对阿红说:“你把别人以前送给老太爷的钢笔找几支出来,找没用过的,再找一套文房四宝,再准备几张英镑的纸钞,大面额的,一起寄到报社,收件人写知微的名字,别留咱们家的地址,免得被退回来。”

“您寄给那么多东西给他?”阿红不太赞同。

陆老太太昂着头:“怎么?我连点东西都不能寄给我喜欢的作家了?”

阿红笑道:“省下来给大少爷花呀!”

“没事儿,他老子有钱,等长生回来,我再问他老子要,反正不缺长生的零花钱。”陆老太太打定主意让她儿子养她老,顺便再养她大孙子,“知微这样的作家难得,写风花雪月的多,却没几篇写英雄的付出。”

想到陆长生离家出走那些年,陆老太太长长地叹口气。

不知他是否经历过同样的惨烈?

也这样死里逃生的话,不是挖了她的心?

再看坐在沙发上的陆父,陆老太太气不打一处来,“昨儿除夕,你出了一趟门,是去山顶了吧?给你宝贝女儿送压岁钱?怎么没给我大孙子?”

“长生儿女双全的人了,他要什么压岁钱?”陆父没准备,连陆平安和陆宁都没有。

不在跟前,想给都没法给。

倒是陆长龄等人携家带口地来给老太太拜年,他一人给了一串铜钱,而老太太以没钱发放压岁钱为借口,问他要了一大笔英镑。

受了孙辈、重孙辈磕的头,结果一人赏一张最大面额的港币。

真是老太太能干出来的事儿。

幸而大家都知道她的私房给陆长生了,陆长生用来买了一家粮油公司,且大家不差老太太的压岁钱,所以拜完年就走了,没放在心上,只觉得好笑。

陆明珠不管他们如何过年,反正她挺快乐的。

贺云纵容她,贺萱和明玥都好相处,谢君峣离得近,时不时地偷溜过来凑热闹,见她和贺云、贺萱、明玥打麻将,坐在一旁帮她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