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开了10多个小时,还好不是节假日,不然怕是会堵到自卑。

去年过年回家在高速上堵了16个小时,想去服务区也去不了,下高速也下不去,到处都堵的死死的,堵就堵吧还不是那种一直堵,都是走走停停的,一路上都没休息,回到家十来天没摸车,一说要开车脑子都炸了。

发誓再也不在逢年过节回家了,这次一路通畅,就是路过服务区的时候休息会。

下高速也是凌晨两点了,高速口离市里不远,离家还有一个小时路程,就没直接开回去,直接往市里开,找了家还算不错的酒店就先住下了,先休息好,这大晚上开回去铺床什么的也麻烦。

石凡家的村子在镇子旁边,村子到镇子上就隔着一座大桥。

镇子叫小山镇,离省道还有5公里,在省道旁边的叫大山镇,以前回家都要路过大山镇,感谢国家弄得村村通,把路都修到了村里,现在回家车子走小路可以节省20分钟的路程。

小山镇是有石山镇和两个乡加原小山镇本身组成的,镇常住人口5万多,辖4个社区、32个行政村,小山镇有高品质的石英砂和各种矿产资源,还是国文明的大豆种植和销售基地,大豆远销脚盆国,棒子国等地,最主要得是小山镇还有一个村是华-国十大名村之一。

大山镇在省道旁辖16个行政村,两个社区,常住人口两万多。

石凡的家乡就有一段话叫,小山镇不小,大山镇不大,石山没山,路桥没桥的说法。(路桥是大山镇旁的另一个镇子)

别看石凡家乡好多地名都带山,其实他家那片都是平原,也没什么高山之类的。

早上起床已经八点了,起来收拾收拾就开着车准备回去了。

车子开到石山镇有个岔路,水泥铺的单车道农村小路,开进去抱着小路一直开,五公里左右就到他们村子了,再往前过了桥就到镇子上了。

车子开到村子口,往里开石凡家在村子最里面,离村口差不多300米。

一路上也没看见多少人,村子里好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还有些都搬走了,不是搬去镇上住就是搬去城里,村里大多都是老人带着孩子。

今天星期一孩子都去上学了,大多都是老人在家。

车停在门口,拿出钥匙打开院门,把车开了进去。

石凡家很简单,前面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一个老井,以前奶奶在的时候还在用,后来奶奶走了,石凡回来也用的少了。

旁边有个石榴树,这几年没打理长出好多枝杈。

房子也很简单,旁边有个厨房,正屋有三间中间是个客厅,客厅两边是卧室,自己住一间,奶奶还在的时候和姐姐住一间,都是平房也没什么装修,都是水泥地,墙也是上的水泥,没用过腻子装饰什么的。

进到屋子把东西放下,屋里还是很干净的,看来姐姐经常来打扫。

石凡的房间很简单一张单人床,一个木衣柜,一个大木箱子里面是装被子的,还有个课桌是上学时用的,毕业以后就搬回家了,(以前上学课桌都是自己准备的)桌子上还有石凡刻的字,还有一个小洞是石凡上学时挖的,用来上课偷喝水用的,用个小管子接上,往桌上一趴,既隐蔽又安。

都是满满的回忆啊!!!

石凡来到大木箱前,打开把被子床单都拿出来,上面也没什么霉味,看来也被姐姐晒过,不过石凡还是拿了出去准备晒晒,入秋了家里比京州要稍微冷点,那边穿短袖,这边要穿个薄外套才行。

被子晒一晒晚上盖的时候舒服些,刚把被子放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还没摊开,就看见一个小花狗从院门外窜了进来,小尾巴转成了风扇,用头来回蹭着石凡裤腿,身子激动的一蹦一蹦的。

石凡认出了,这是自家以前养的小土狗,奶奶去世了就给村长爷爷家养了。算起来今年也有4岁了,还是石凡上大学回家在镇上捡的。

它和石凡很亲,每次石凡回来它都跟前跟后的很活跃,算是石凡的一个小马仔。

石凡看到小花在自己面前高兴的蹦来蹦去,心里也莫名的一阵激动,忍不住蹲下身把小花脑袋搂在怀里,小花像是懂事一样也没有乱动,安静的让他搂着,只有小尾巴在一摇一摇,这一刻连空气都是温馨的。

院门口传来了脚步声,石凡抬头一看是村长爷爷。

石凡家在村子里算是外来户了,石凡太爷爷年轻的时候搬过来的,后来才有了石凡的爷爷辈,石凡的爷爷辈大家都知道,他的父辈就只有他爸爸一个,以前听说有个小姑,不过在小姑小时候生病就去世了,所以石凡一大家子,可以说就剩下石凡和她姐姐两个人了,而石凡就是唯一的男丁,正儿八经的三代单传。

石凡家的村子叫小王庄,里面基本上都是姓王的,村里有个王姓的祖祠,村长今年70多了,有些年纪比他大的,辈分都比他小,村长就是这个村子辈分最高的,也是最有权利的。

以前石凡就见过几次村长教训村里的村民,有个村里叔叔都三十多岁了还在外面鬼混,在外面和别人拦车抢劫,公安都找到了村子里,村长知道后那是暴跳如雷,让几个村里的年轻人找到他,把他绑了回来,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