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阮灵萱和萧闻璟“绝交”过很多回,但是哪一次不是阮灵萱挑起来的,还从未听见萧闻璟要和她不再往来。

&ep;&ep;更奇怪的是明明两人之间并无嫌隙,她不但给他石榴吃还邀请他放风筝。

&ep;&ep;怎么就说到要绝交了?!

&ep;&ep;阮灵萱气呼呼地回了家,刚好撞见阮二爷带给她好消息。

&ep;&ep;他已经说服了丹阳郡主。

&ep;&ep;阮灵萱马上就将与萧闻璟的那些不愉快抛之脑后,重展笑颜:“那爹爹可要向祖父、祖母保密,不要告知她们绵绵和阿娘要回来,到时候给他们一个惊喜,好不好呀?”

&ep;&ep;听见女儿天真的话语,阮二爷的心早软成一片。

&ep;&ep;“好好,爹都应你。”

&ep;&ep;地方官员三年一朝,也就是朝觐考察,参拜皇帝并接受吏部考核,决定往后的升贬奖罚。

&ep;&ep;期间巡按御史也会四处查访,收集民意,上奏朝廷,以供参详。

&ep;&ep;正月之前,所有地方官都应赶到盛京。

&ep;&ep;所以在十一月初,阮知县打点好临安县的各项事宜,交接好工作,打算过段时间就带着一家人赴京归家。

&ep;&ep;临安县的百姓感恩阮知县这三年的恩泽,隔三差五就有人到县衙送特产礼物,阮知县又是感谢又是婉言回绝,每天忙得像陀螺。

&ep;&ep;阮灵萱也很忙,她这三年在临安县交到了不少小姐妹,纷纷过来和她述说不舍。

&ep;&ep;像是她们这样地方出身,家中、族中又没有特别有本事的人,举族世代兴许都要在临安县这样的小地方一直过下去。

&ep;&ep;所以阮灵萱回去后,她们此生可能都很难再相见了。

&ep;&ep;阮灵萱生性乐观豁达,但也很感性,是以这段时间常常眼睛都红得像只兔子。

&ep;&ep;萧闻璟看见她,都沉默许多,连她功课做错的地方都甚少直言批评,最多用手指多点几下,让她自己反省。

&ep;&ep;即便说了那等绝交的话语,他们还是照常一起习武读书,让阮灵萱渐渐都忘记了这件事。

&ep;&ep;这日,陈斯远和薛贵一起来拜访。

&ep;&ep;薛贵以前怎么都看不顺眼陈斯远,等自己心愿得偿后,彻底洗心革面,能够体谅于人,郑重地跟陈斯远道了歉,两人当起了朋友。

&ep;&ep;阮灵萱特意叫了萧闻璟一起来见。

&ep;&ep;薛贵此行来,一是与阮灵萱和萧闻璟告别,二是告诉他们自己的好消息。

&ep;&ep;原来不日他也要跟那位计大师出门游学,增长见识,就不会再待在临安县了。

&ep;&ep;“这么说薛富贵以后就是周游四方,陈斯远则继续在书院读书,那我和沈玠就回盛京等你们再相见啦!”

&ep;&ep;阮灵萱真心为两人高兴。

&ep;&ep;陈斯远要走科举这条路,最后一定会到盛京参加春闱,而薛贵四处游历也极有可能会到盛京。

&ep;&ep;他们将来还有见面的机会。

&ep;&ep;薛贵拍了拍陈斯远的肩膀,嘱咐道:“你可要好好学,好好考,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

&ep;&ep;“是,三位的大恩大德,斯远永记在心。”陈斯远敛袖行礼,十分恭敬。

&ep;&ep;阮灵萱掰着手指头算了算,笑道:“那便说好,十年之后,我们一定盛京相见!”

&ep;&ep;上一世陈斯远考中榜眼在十年后,这一世或许也会是这个时间。

&ep;&ep;“听说盛京繁华热闹,还真让人期待!是不是啊,斯远兄?”

&ep;&ep;陈斯远也露出了向往之色。

&ep;&ep;“盛天下之权,四海之财,世人神往。”

&ep;&ep;三人都面露微笑,唯有萧闻璟仰起头看着南归的一群大雁。

&ep;&ep;能集天下之权的,可从来不是个幸福之地。

&ep;&ep;十一月中,阮家正式动身。

&ep;&ep;马车四辆,主人、家丁仆从几十人,外加上沈家的马车两辆,随从守卫百人,共同组成了一支车队。

&ep;&ep;看了沈家的护卫阵容,阮灵萱都不知道该说是阮家照拂沈家,还是该说沈家关照他们阮家了。

&ep;&ep;就沈家的这武力,寻常山匪哪敢侵犯。

&ep;&ep;果然一路行去,一路太平。

&ep;&ep;唯一不好的便是南北交接之境,天气逐渐恶劣,又湿又冷,四周灰蒙蒙,甚至还下起了雨。

&ep;&ep;众人顶着大雨,狼狈行路,情绪低落。

&ep;&ep;萧闻璟也难沉心神看书,谨言撩开车帘。

&ep;&ep;“公子不如看看外面的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