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只要颜熙点个头,桂妈妈就能获得自由。

&ep;&ep;这样的事虽不是什么大事,但毕竟黄氏如今打理着整个中馈。所以,桂妈妈离府的事,黄氏身边的管事婆子向她汇报事情的时候,还是带了一句。

&ep;&ep;黄氏听后倒是笑了:“她们这对主仆,倒还真有意思。演上这样的一出戏,也不知道是给谁看的。”又说,“放一个奴才出府去,她怎么自己不出去?”

&ep;&ep;对黄氏来说,她是很不能理解这种行为的。

&ep;&ep;但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也不至于让黄氏上心。

&ep;&ep;她只是吩咐那婆子道:“盯那妈妈一段时间吧,看看她在外面做什么。哼,我倒是要看看,咱们这位世子内定的姨娘,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ep;&ep;“是。”

&ep;&ep;*

&ep;&ep;桂妈妈出府的事,魏珩自然也知道。他并不会干预颜熙的决策,但他会疑虑颜熙此举的原因。

&ep;&ep;她拢共就从吉安县带过来四个人,如今还放出去了一个。说是说桂妈妈年纪大了,想放她出府去自行谋生,算是一种恩赐。

&ep;&ep;但一来这桂妈妈年纪并不大,应该还不到不惑之龄,也就三十来岁的样子。二来,若说桂妈妈在京中有亲戚投奔也就算了,显然她是没有的。

&ep;&ep;出去后,哪怕是自己开铺做点小生意,她也是自己一个人。

&ep;&ep;而且兆安一直盯雅菊轩盯得紧,他也没听说桂妈妈在京中结识了什么良人。

&ep;&ep;按常理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她们主仆二人,无论是谁,都是离不开彼此的。

&ep;&ep;魏珩临窗而坐,面前的矮几上,炉子火烧得正旺,水也煮沸了,正咕噜咕噜冒泡。

&ep;&ep;魏珩这会儿有些走神,兆安打量了他好几眼,最终还是决定鼓足勇气提醒一下。

&ep;&ep;“世子,这水都要煮干了……”

&ep;&ep;魏珩回过神来,目光在炉火上掠了一下,却没管,只侧头对兆安道:“安排两个人盯着桂氏,若是有人捣乱,帮着解决一下。”

&ep;&ep;兆安自然称是。

&ep;&ep;这两日魏珩似乎又不忙了,倒往雅菊轩比之前几日更勤。只不过,他还是如往常一样,从不天黑后过来,更不会在这里留宿。

&ep;&ep;甚至每次呆的时间也不会多长,只是几乎每日都会抽空过来略坐坐。

&ep;&ep;他见自己送过来的琴和琴谱也同之前送过来的书和字帖一样,全不见了,他也没说什么。颜熙不提,他也就没提。

&ep;&ep;同时,他也会颇有耐心的去看颜熙做的手工活。看她做好的簪子,也会拿起她刚绣了一半的花样子看。虽然他不太懂这些活儿,但毕竟自幼就见多识广,手艺的高低总是看得出来的。

&ep;&ep;颜氏的确是有一双巧手。

&ep;&ep;魏珩甚至觉得,她能像现在这样做一些她自己喜欢的事也很好。

&ep;&ep;魏珩这几日常来,颜熙其实好几次都要脱口而出了。但最终,还是因为没有鼓足勇气,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ep;&ep;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入了冬,外面开始落起小雪来。

&ep;&ep;这日魏珩从外面回来,正要再往雅菊轩来时,却被长公主身边的一个嬷嬷叫住了。

&ep;&ep;“世子,长公主殿下命老奴来叫您过去。”那嬷嬷挡住了魏珩去路。

&ep;&ep;魏珩捏了捏握在掌心的玉白瓷瓶,目光平静又温和的对那老嬷嬷道:“知道了。你去告诉母亲,我这就过去。”

&ep;&ep;嬷嬷走后,魏珩把那玉白色的瓷瓶递给一旁的兆安,吩咐他说:“你亲自去送到颜氏手上,告诉她此玉膏对养手有奇效。一日三次,多涂也无妨。”

&ep;&ep;兆安忙笑着领命去办差事。

&ep;&ep;而魏珩,则停了有一会儿后,才举步往长公主院子去。

&ep;&ep;静华长公主的住处并没有很华贵,甚至这里可以说是算一处庵堂。长公主常年来都礼佛,就一个人清清静静在这里呆着,除了年节日,她一般不会踏出院门半步。

&ep;&ep;外面的凡尘俗世,她一般也不会太管。

&ep;&ep;她唯一还管着的,就是魏珩这个儿子的亲事。

&ep;&ep;魏珩去的时候,长公主正跪在佛前的蒲团上礼佛。闭着眼,手上扣着佛珠,嘴里念着佛经。

&ep;&ep;魏珩并没有去打搅她,而是等她念完了后,这才上前去请安。

&ep;&ep;“儿子拜见母亲。”魏珩行礼。

&ep;&ep;长公主扶着嬷嬷的手站了起来,她自行在一旁圈椅上坐下后,就让魏珩也坐。

&ep;&ep;“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