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这梁国处处透着古怪,”千秋摇头道:“就说梁帝吧,沉迷权利,膝下五位皇子,就是不立太子,皇后所出的大皇子随国舅久驻边关,三皇子则学那方外之士,云游去了,踪迹难寻。”

&ep;&ep;“还有出身不明的二皇子,”止戈接着他的话说:“二皇子十岁前一直流落在外,生母不明,接回宫认祖归宗后居于清心殿,听内线回禀,自回宫后,他足足有七年未曾踏出清心殿半步。”

&ep;&ep;“德妃所出的四皇子倒是潇洒自在,母家强大,外祖父为两朝帝师,但听着却是个不思进取的,他好音律,为了一本曲谱住进青楼,将那抚琴女子逼的跳湖,现如今还被禁足在府上。”

&ep;&ep;五皇子梁舟更别提了,从小随贤妃住在冷宫,历经人情冷暖,现如今还未定性,且只能过几年再瞧瞧。

&ep;&ep;唯一过得顺风顺水的只有凤阳公主,千金之躯掌上明珠,梁帝拿她当眼珠子疼,若她是个皇子,恐怕太子之位唾手可得。

&ep;&ep;千秋心里所想楚绾烟并不认同。

&ep;&ep;“梁帝并非偏疼凤阳。”历朝历代,哪位公主真能无忧无虑随心所欲过一生?梁帝只有这么一个女儿,百般娇宠自然也是有所图的。

&ep;&ep;“你当晋廷真是来为太后贺寿这么简单?”

&ep;&ep;不然呢?

&ep;&ep;千秋怔愣:“殿下以为?”

&ep;&ep;“十年前梁楚两国大动干戈,之后休战十年,楚国如今国力鼎盛,可梁国却不然,”她缓缓道:“五年前梁周大战,楚晋二国在旁虎视眈眈,梁周不得已只能休战。”

&ep;&ep;“如今楚梁晋周只剩楚晋能称之为大国,梁周不过有个空架子罢了。”

&ep;&ep;止戈明悟:“晋王爷此次来梁国贺寿是为了联姻?”

&ep;&ep;凤阳公主早已到了适婚年纪,京都并非没有杰出子弟,梁帝却迟迟不提此事,自是早有谋划。

&ep;&ep;“可如殿下所说,梁国现如今不过是个空架子,晋国又何必要和它绑在一起?明眼人都能瞧出来楚国想对梁国开战,只是没有借口,晋国何必来趟这浑水?坐观壁上不好吗?”夏书疑惑道。

&ep;&ep;千秋与止戈对视一眼,纷纷笑了。

&ep;&ep;“晋国自然不愿卷入这场纷争,可为了凤阳公主手里那块千秋令,也是值得一搏的。”

&ep;&ep;千秋令有五块,持千秋令可入千秋谷寻山河图,得鋆帝宝藏,得了凤阳公主手里那块,晋国可就有两块了。

&ep;&ep;“这晋国野心也真是够大的,”止戈摇头:“本可以等旁人一起凑齐五块共同进入千秋谷,看来晋国是想集齐五块独吞宝藏了。”

&ep;&ep;“属下诧异的并非此事,商陆与晋廷交好倒是让人始料未及。”

&ep;&ep;“各有所图罢了。”

&ep;&ep;像是想起了什么,楚绾烟问道:“那两名乐师可安置好了?”

&ep;&ep;“都在伶人院,与戏班子的人同住,殿下可是觉得不妥?”

&ep;&ep;楚绾烟意味深长的笑了笑:“并无不妥。”

&ep;&ep;梁后赏赐两名乐师给她真是来给她唱小曲儿缓解她思乡之情的?并未见得吧,赏赐是假,监视为真。

&ep;&ep;好在她也不是很在意,这偌大的公主府里,各方势力安插进来的眼线恐怕不下十人吧。

&ep;&ep;楚国有,梁国亦有,就连晋国怕是也不甘于人后。

&ep;&ep;“南国后人之事殿下可有对策?”秋墨轻声道。

&ep;&ep;“静观其变。”

&ep;&ep;她想看南辞的态度。

&ep;&ep;驿馆那边暂无动静,巡王府那边倒是先来了帖子。

&ep;&ep;巡王府后院有片梅林,巡王妃甚喜梅花,每年都会邀京都贵妇小姐来赏梅。

&ep;&ep;望着院中飘落的雪花,楚绾烟伸手,一抹凉意落在她掌心,逐渐消融。

&ep;&ep;她握紧手,道:“去瞧瞧吧。”

&ep;&ep;本来笑意融融的场面,在听到小厮报出“长公主殿下到”后,恢复安静。

&ep;&ep;久闻这位长公主的大名,诸位贵妇小姐大气都不敢出。

&ep;&ep;司觅夏也在被邀名单中,因凤阳公主对她不满,这些夫人们有意孤立她,如今表姐来了,她也不至于一个人呆坐无措。

&ep;&ep;除了司觅夏翘首以盼外,其他夫人都是惴惴不安。不知道巡王妃为何要邀这位,大梁上下举国皆知这位殿下身子骨弱,这冰天雪地的,若是不小心滑了一跤是不是也要算到她们头上?

&ep;&ep;这话并非无的放矢,凤阳公主与福柔郡主这般受宠,可谁在这位长公主面前讨了好去?

&ep;&ep;巡王妃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