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他和孙策交情极好,自然知道孙策手里那赖以开疆辟土的先锋人马是如何而来。不是不惋惜,不是不痛恨,只是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兵马,这传国玉玺不过是一件珍贵难得的死物,壮志难酬,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的兵马,没有自保的能力,迟早有一日,会落入他人之手。

&ep;&ep;本来送出去也就送出去了,他闲时和孙策相谈也不过是可惜两句。

&ep;&ep;此来寿春,他乃是陪同从父周尚交任丹阳太守一职。丹阳属江东腹肋之地,民风悍勇,又有铜山铁场,乃孙策募得精兵,锻造兵锋之所。袁术觊觎此地,遣族弟亲信接任丹阳太守,周瑜又如何肯轻易退让?只不过是顾忌孙策羽翼未丰,不足和袁术正面相抗,这才随同周尚一同来到寿春,探一探袁术的底。

&ep;&ep;可如今他才到寿春不过一日,居然就有人拿了这玉玺的印记,费尽心思冒雨送到他面前,此中深意,便容不得他大意。

&ep;&ep;面前的男子眉峰微蹙,声音清越,话音方落,初时的惊讶已然一闪而过,薄削的唇边逸出一丝笑意,清清淡淡,如初春将绿未绿的一抹柳丝,随风徐摆。

&ep;&ep;不可否认,这是一张极好看的脸,俊朗英挺,双眉斜飞入鬓,神采飞扬。令人不禁遥想,三国周郎赤壁,小乔初嫁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意气奋发,指点江山,战意激昂,又该是何等风姿!

&ep;&ep;从来不追星的李睦,似乎有些明白那些追星族的感受了。

&ep;&ep;☆、第二章

&ep;&ep;“凭此印,有一事愿托付周郎。”李睦将那白布往周瑜面前推了推,小心地思考着措辞。

&ep;&ep;这个时代的人,说话发音极为古怪,每一个字的转折音调都与李睦熟悉的不同。可她却不但都能听得懂,还能分辨出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不同的口音,甚至就连她自己说出来的话,说的时候不觉得,一旦说出了口,竟也是一样古怪别扭的发音。

&ep;&ep;初时,李睦独自坐在房中,没日没夜地自言自语,这才适应了自己的“口音”。

&ep;&ep;“袁术难长,我与兄长愿随周郎东渡长江,归孙策孙伯符治下,为兵为将,是官是民,来日再凭本事。”

&ep;&ep;我给你玉玺,你保我平安。

&ep;&ep;高中选理,大学读文,然而文科理科,李睦却唯独不曾读过商科,那些管理者御下奉上的手段技巧,她更是一窍不通。面对这个一把火烧了几十万大军的人物,她只能有一句说一句,没有费力兜半点圈子。

&ep;&ep;身上的衣服湿得难受,一股酒力过去后,手脚又渐渐冰冷起来。李睦顺手捞起浸透了水的衣角,哗啦啦地拧出一大把水。水花飞溅,甚至有几滴直飞到周瑜身上,赶紧往后让了一让,向他抱歉地笑笑,见拧干了水的衣角皱巴巴的,便用力扯了两把,再拍两下,勉勉强强止住了全身继续滴滴答答往下滴水。

&ep;&ep;周瑜不动声色地向后退开半步,寻了块干的地方落脚:“袁公沿江虎踞,伯符蒙其表奏,方为折冲校尉,受命收复江东。君若无意留在袁公麾下,该往北走才对,如今袁本初势大,正招募天下英豪,缘何要东渡?”

&ep;&ep;往北走?李睦不由苦笑一声。她若是有本事往北走,早就去曹操的地盘里乖乖坐好,那样平平安安活到三分归晋的可能性最大。

&ep;&ep;孙策乃是打着为袁术收复江东的名义渡江征战的,此时尚隶属于袁术麾下,周瑜这话是没错,可实际上……真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ep;&ep;忽然说得如此冠冕堂皇,李睦知道周瑜这是心存疑虑。

&ep;&ep;说实话,若换做是她,身在袁术的大本营,突然见了一个口口声声要反出袁术的人,肯定直接就把人打出去,绝没有现在周瑜那么好的涵养,还让她进屋避雨喝酒。

&ep;&ep;只要没被打出去,就还有希望!

&ep;&ep;李睦暗自咬了咬牙,伸出一根手指,朝那玉玺的印记点了点:“有人能凭此物换来上千精锐,也有人用它称雄于世,为一个名正言顺。我既没有本事攻城略地,也没有称王的雄心壮志,只用它充作舟马之资,这个印记只当是今日我的投名状。他日我们北上也好,再往南下也罢,目前我也说不清,待我兄长回来,再做决定也行。”

&ep;&ep;“投名状?”周瑜含笑的眼神微微一凝,瞬间明白了这三个字里代表的含义。

&ep;&ep;若他仍认袁术为主,大可以把这块印了传国玉玺印的布帛送到袁术面前,如果李睦真的盗了玉玺,那他便立下了寻回玉玺的泼天之功,从此晋身,甚至成为袁术的心腹,待他日袁术一朝称帝,封侯拜相,自无话下。

&ep;&ep;而若是李睦这副印记是假的,自也能让袁术警觉,一刀将她砍了以绝后患。

&ep;&ep;所谓投名状,便是将她自己的后路通通断绝,是进是退,是生是死,都尽数送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