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这一迟疑,原来由他所领的吕布旧属自然也不知去从,零零碎碎地立在当场,望着他们的主将,等他决断。

&ep;&ep;于是张辽便想到了找李睦。

&ep;&ep;于他,李睦是孙权,是孙策之弟。守住下邳,纵是孙策来援及时,却也是李睦坚持固守之功。

&ep;&ep;当日,是他迎李睦进城,于情于理,都不能在这个时候越过了李睦,直接走到孙策面前去请功。

&ep;&ep;而张辽既然走到李睦跟前,他的部下兵士自然也跟着他一同穿过重重往外奔的人群,反向而行,向李睦靠了过去。这么一来,便最终还是吸引了孙策的目光。

&ep;&ep;孙策集军,令行禁止,军鼓响起,一刻之内大军齐集,鼓停之时还有没有入阵的兵士,便是十军杖之罚。可这一次,先是城门口被捆得结结实实的陈氏宗族堵了列军排阵的地方,引了一小阵的混乱,转而又是这一队人马,直愣愣地杵立在一起,转而又反向而行,格外扎眼。

&ep;&ep;周瑜一眼就看到李睦一身是血地站在那里,满脸血污几乎看不清面貌,只一双眼睛依旧亮得仿似天上的星子,唇角微微上扬,不知又在打什么主意。他听不见她和张辽说了句什么,只见她从张辽手里接过刀,又一把握住他的手臂,便要与他转身就走。

&ep;&ep;“此番下邳得全,权公子当居首功。”周瑜眉梢一挑,声音朗朗,将一众脚步声,兵戈声,以及还没完全平息下去的欢呼声压了下去。不等孙策面露异色,便翻身下马,一身衣袍尽皆血染,动作却是潇洒利落,不似旧伤有碍。

&ep;&ep;穿过齐结的军阵,周瑜径直走到李睦面前,施施然拱手一礼,转而趁着起身的时候向她眨了眨眼,又侧身抬手,示意她上前去见孙策。

&ep;&ep;他站得位置,侧身的角度,都极为巧妙,有意无意间,正好挡在张辽面前。若张辽想跟李睦一同走到孙策跟前,除非将他一把推开,亦或是绕过一排排已然排列成阵的兵卒,众目睽睽之下,直接转到李睦前面去。

&ep;&ep;假孙权撞上真孙策,李睦头皮发麻,只觉得自己脸上写满了尴尬二字。

&ep;&ep;就不能让她安安静静,不惹人注意地默默离开么!

&ep;&ep;她又不是真孙权,孙策来了,周瑜不该趁此机会把她冒认孙权的事压下去么?只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孙策身上,久而久之,她这个“孙策之弟”自然会被人慢慢忘记。

&ep;&ep;“军中自论功过,不讲出身。此战大捷,三千之军前拒刘备,后挡袁术,权公子若不愿领此首功,让这些随你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又如何论功?”周瑜仿佛看出她的怨念,被瞪了一眼也不恼,声音清朗,语带笑意,一字一句,坐实了李睦得大胜而不欲居功的好形象,又敲定了此战人人有功,引得身后的将士们又是一阵欢呼。

&ep;&ep;更是认准了她就是孙权,高调得不得了。

&ep;&ep;周瑜深知就算现在人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孙策,一时没人想起李睦来,一旦稍后军中论功,再要解释李睦作为孙权,兄长千里迢迢,引兵来援,她为何连城门迎军都不曾露面,便有些刻意了。

&ep;&ep;这冒认一事,既然早晚都要应对,早一点还是晚一点,又有什么差别?

&ep;&ep;更何况……他后腰的伤口隐隐作痛,怕是又挣裂了,稍后少不得要她再帮忙裹一下,何必一来一回再去寻她,多费功夫!

&ep;&ep;看着周瑜笑容可掬,李睦突然很怀念前世做的美甲。一片片贴着接长,轻轻松松就能挠他一脸!

&ep;&ep;然而此时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她只能再瞪他一眼,慢慢吸了口气,硬着头皮,挺直了背脊朝孙策走了过去,颇有几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味道。

&ep;&ep;“权见过兄长。”

&ep;&ep;立定,垂目,拱手,弯腰,下礼,李睦一系列地动作做得行云流水,与方才周瑜当中向她一礼,一模一样。一礼施完,已经定下心神,再复抬头,坦坦荡荡地去看自家这个留下千古威名的“兄长”长得是个什么模样,不想却正好迎上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ep;&ep;孙策一身粗布短褐,身材高大魁梧,与周瑜一样未着胄甲,只系了一领披风遮挡战时血污。

&ep;&ep;随着周瑜翻身下马,孙策也跟着跃下马来,此时站在李睦面前,眉若利剑,凤目明朗,鼻梁高挺,五官轮廓线条分明,相貌堂堂。腰背笔挺,整个人仿似一杆蓄满劲力的长枪,刚劲有力,豪帅豁达,却自有一股令人说不出的亲切。

&ep;&ep;李睦冒认孙权的事,周瑜和他在乱军之中汇合时便提了一句,虽不清不楚,缘由经过都一概不知,他却倒也不是太惊讶,只是不禁好奇是怎样的女子竟有如此胆魄。

&ep;&ep;他家中小妹亦从小胆大,年不满十岁便敢穿了男装,束了发去山林里行猎,难说再过几年之后就做不出这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