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皇商拿着皇家的牌子,做着五湖四海的生意,从来都谈不上普通二字。”

&ep;&ep;阮灵萱觉得他说的有理,点了点头。

&ep;&ep;“大周与北虏开战,唐家的二当家的已经离开盛京城很久了,我几次上门都感觉唐家气氛古怪,这才留意上了……”陈斯远担忧道:“阮小姐,太子离开盛京前,可否提到关于盛京城的安排,我有些担心,将士前线杀敌,奸徒反而滋事。”

&ep;&ep;“他倒是没有说起,只是要我相信他……”

&ep;&ep;阮灵萱原本觉得萧闻璟有了关于前世的那些梦,应当能够避开那些危险,但是听陈斯远说这些,心里还是不安。

&ep;&ep;陈斯远是有备而来,拿出第三份证据,“这是我在唐家找到的一些货物清单,唐家做粮食供应,当年沈家军出征时,户部何尚书曾向他们买了二十万军粮,然而同年,唐家还有大量余粮流转在各酿酒坊,即便是大周最大的粮商也不可能有如此多存粮……这本就不正常。”

&ep;&ep;当年沈家军缺粮到那种程度,难说和唐家没有关系。

&ep;&ep;想起刚起的战事,阮灵萱立刻起身:“我得回去问问我祖父去!”

&ep;&ep;阮阁老每日都很繁忙,对孙女这杞人忧天的说法并没放在心上,阮灵萱只好曲线救国,又去找了丹阳郡主,把自己担忧的事情一一说出来,丹阳郡主好歹算是军武世家出生,更明白这件事容不得半点马虎,亲自找公爹说道。

&ep;&ep;阮阁老在朝中影响很大,可以向各部尚书调看记录。

&ep;&ep;这排查,才发现粮草的准备虽然是足量,可问题调遣运送却有着明显的弊端,因为粮草不是在离战场近的地方调动,而选在了远的城市,十天半月还可以维持,但时间久了,前线军队必然会面临缺粮的险境。

&ep;&ep;阮阁老吓一跳,不得不重视起来,可还没等他有所行动,太子詹事带着一个自称计大师的徒弟上门。

&ep;&ep;“所有的粮草运送路线要重新规划,不能有任何闪失。”

&ep;&ep;“莫非太子殿下已经早有预料,那为何一开始不先禀告殿下?”阮阁老奇怪。

&ep;&ep;太子詹事拱手道:“殿下说了,攘外必先安内,这是一箭双雕之计,此前未能提前告知阁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ep;&ep;阮阁老捋了捋胡须,点着头道:“老臣明白,殿下这是引蛇出洞。”

&ep;&ep;太子詹事奉上调查的成果,“这里是一些官员的名录,劳烦阁老核实,免得冤枉了各位大人。”

&ep;&ep;阮阁老惊叹,“短短时间里,殿下既要安排亲征,还要操心这些,实在……”他低头看了眼名单,又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ep;&ep;“这些人都是……”

&ep;&ep;几日后,阮灵萱又收到了陈斯远的邀请,这次他们选在茶楼相聚,除了陈斯远之外还有一老熟人。

&ep;&ep;阮灵萱差点没有认出来,因为薛贵的变化最大,从一个小胖子变成一个瘦高的青年。

&ep;&ep;“我怎么没有想到计大师的徒弟是你!”

&ep;&ep;薛贵面对阮灵萱还有点不好意思,“这次是沈……是太子殿下请我师父出面,我师父他老人家腿脚不便,就派我来了,正好我想着到了盛京城还能见到你们两个,真没有想到沈玠居然就是太子,可把我吓了一大跳,幸好我小时候没有怎么招惹他……”

&ep;&ep;他唠唠叨叨说了一通后,又一拍脑袋,“瞧我,一高兴就胡乱说话。”

&ep;&ep;陈斯远给他们两人倒上茶,问道:“薛贵,军粮的事情能解决吗?”

&ep;&ep;阮灵萱也为这件事着急,跟着问:“是啊,能解决吗?”

&ep;&ep;“那必须能!”说到自己的长处,薛贵自信满满,用指头沾了下茶水就在桌子上画了起来,“昨天夜里我已经挑灯计算过周围城镇的存粮供给、最快的路线以及人力、损耗,肯定没有问题!”

&ep;&ep;阮灵萱虽然看不懂,但还是竖起拇指哥,“薛贵,我就说你一定可以!这可帮了我们大忙了!”

&ep;&ep;薛贵拱手客气道:“哪里哪里,都是为了大周,为了百姓,我苦学这么多年和斯远一样,就是为了有所奉献。”

&ep;&ep;三人相视一笑。

&ep;&ep;“不日,我也要赶往北方,方便统管粮草。”薛贵用手一抹桌面画出来的水迹,感慨道:“下一次相聚,只怕要等到大军凯旋了!”

&ep;&ep;“你也要去北边了?”阮灵萱终于安耐不住心中所想道:“我也想去。”

&ep;&ep;“是因为唐家那些事吗?”陈斯远后悔把一些唐家可能勾结外敌的细节告诉她,才惹的阮灵萱如此担心。

&ep;&ep;阮灵萱轻蹙起眉头,“我怕他不知道这些事,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