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止戈实在无法掩饰自己心中的震惊,也顾不上是否失态了,他声音颤抖道:“殿下,是一个长相与先太子极为长相的孩童。”

&ep;&ep;先太子?那不是殿下已故的亲兄长吗?秋墨怔愣。

&ep;&ep;当年长公主行了及笄之礼后,先太子便被先帝立为储君,可未曾想,立储不过半载,在一次秋狩中,先太子竟被发狂的坐骑带入悬崖。

&ep;&ep;那次坠崖之后,先帝与安平候派大量兵马在悬崖下面寻找一月未果,终是心灰意冷,宣告太子殿下坠崖失踪,且在来年初春,重新册立储君。

&ep;&ep;楚绾烟不是没有想过兄长或是被救,可在她接掌幽卫与千秋门后,四处暗查他的消息,依旧是杳无音讯。

&ep;&ep;直到前些时日,那蒙面黑衣人出手救了她与南辞,还说出一件只有他俩知道的往事。

&ep;&ep;她年幼时,极为调皮,花灯节时耐不住热闹,非要出宫去瞧瞧,可母后不应允,哀求了父皇数次,父皇只是说:“绾儿还小,待乖女及笄,再去赏灯不迟。”

&ep;&ep;以楚绾烟的性子,哪能等到那时?

&ep;&ep;父皇母后都不宠她,她去找皇兄。

&ep;&ep;皇兄待她再好不过了。

&ep;&ep;只是没想到皇兄也婉拒她:“绾绾乖,今日……当真不行,来日,来日皇兄必带你去。”

&ep;&ep;她当时不懂事,气呼呼的跑回寝宫,谁也不理,后来才知道,当晚有叛军潜入城内,皇兄奉旨平叛。

&ep;&ep;她还记得那晚月儿格外圆,她辗转反侧还是难以入睡,后来一翻身,便看到床榻边上有十五只兔儿灯。

&ep;&ep;皇兄显然是累极了,窝在她的贵妃椅上双眼紧闭呼吸平稳。

&ep;&ep;她赤脚下床,提起一盏兔儿灯悄然上前,就闻到皇兄身上有一股淡淡的血腥味。

&ep;&ep;“殿下?”夏书轻唤。

&ep;&ep;楚绾烟收回思绪,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沉声道:“扶本宫去瞧瞧。”

&ep;&ep;穿过抄手游廊,踩在汉白玉铺就的地砖上,到府门口时,便见一个软糯的小人儿仰头与千秋说话,见她来了,那一双清澈见底的大眼睛绽放出光芒,惊喜地扑向她:“姑姑~”

&ep;&ep;楚绾烟停住脚步,止戈眼疾手快将他拦在身前,身份不明的人,不可贸然让他接近殿下。

&ep;&ep;楚绾烟从夏书手里接过灯笼,“放开他。”

&ep;&ep;止戈犹豫了片刻,将手里张牙舞爪的男童放下,下一刻,他委屈巴巴地望着缓步前来的楚绾烟:“姑姑,您不喜欢稷儿吗?”

&ep;&ep;楚绾烟走到他面前,蹲下身,抬起灯笼试图看清他的脸,看到记忆深处那张熟悉的面容时,她再也克制不住,声音带着几分喑哑:“你父亲是谁?”

&ep;&ep;男童突然退后一步,恭敬地跪地行礼,一张如玉般的小脸满是认真:“楚稷拜见姑姑,回姑姑的话,父亲姓楚,单名一个儒字。”

&ep;&ep;在听到皇兄的名字后,楚绾烟手中的灯笼滑落在地,她将地上的楚稷扶起,紧紧搂在怀中,眸中含泪道:“稷儿受苦了。”

&ep;&ep;将楚稷带回府内,见他穿得单薄,楚绾烟拿出自己的披风给他披上,然后吩咐道:“炭火烧旺些。”

&ep;&ep;“是,殿下。”

&ep;&ep;夏书悄悄打量楚稷,见他眉眼五官与先太子有八分相似,不由偷偷撞了下秋墨的胳膊。

&ep;&ep;“怎的了?”秋墨轻声问道。

&ep;&ep;“虽说你我自幼长在宫中,也见过先太子真颜,但仅凭容貌就认定他是先太子后裔,是不是太武断了?”

&ep;&ep;止戈也在问千秋:“你们千秋门那个原善不是精通易容吗?他会不会故意弄个赝品来害殿下?”

&ep;&ep;千秋见主上眉眼温柔看着楚稷吃糕点,也拧紧了眉头,“你我派人去暗中查清他的来历,先不与主上说,难得她高兴。”

&ep;&ep;两人对视一眼,一起告退:“殿下,臣与千秋想去街上再买些烟花回来,还望殿下恩准。”

&ep;&ep;楚绾烟头也没回,眉间带着几分喜色:“准了。”

&ep;&ep;随即她又转头对夏书秋墨说:“你们也不必在这候着了,退下吧。”

&ep;&ep;“是,殿下。”门被轻轻关上。

&ep;&ep;她侧眸望向满嘴糕点渣子的楚稷,用手帕轻柔替他拂去,“稷儿,你父亲……为何没来?”

&ep;&ep;楚稷两腮鼓鼓,像只白团子,“回姑姑的话,父亲还有事情处理,让稷儿先来陪姑姑,这样姑姑就有亲人一起过除夕接新年啦。”

&ep;&ep;楚绾烟心中湿润,柔软塌陷。

&ep;&ep;兄长一直是记挂着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