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高顺缓缓抬头,目光凛锐,犹如实质。

&ep;&ep;“温侯纵然身前与刘备争夺徐州,但男儿征战,强者为胜,本就无恩怨之说。刘备自诩仁义,当日兵败出逃,温侯也曾善待其家眷,如今他便断没有强令温侯身首异处的道理。”这一回,周瑜倒是对李睦的应对很是赞同,见高顺露出怀疑的神色,便立刻在旁多解释了一句。

&ep;&ep;李睦也不在意高顺的态度,说到底,换做是她如今在高顺的立场上,怕是会立刻拔刀劫持了眼前的这个“孙权”,威逼周瑜退出下邳,用下邳一城向刘备换回吕布的尸身,以此骗刘备进城,再加以围杀。

&ep;&ep;“刘备好名,我置下祭堂,挂出免战牌,大开城门,光明正大地遣使去请他前来。他若是独身而来,便委屈将军也做一回伏兵,伺机劫他为质,换回温侯之身。若不敢来,他要是不想仁义君子的声名就此烟消云散,就势必只能将温侯的尸身好好地护送回来。”

&ep;&ep;毕竟天上地下,人死为大。在这个征伐不休的时代,任你英豪万丈,武勇无双,也难保刀枪无眼,马革裹尸。战场生死,可以说是各为其主,甚至各有其志,但毁人尸首……吕布一没有灭他刘备满门,二不曾辱其妻子,刘备手里兵穷将寡,若是连这一点名声都没有了,那才是自寻灭亡!

&ep;&ep;更何况,为他劝降下邳的陈登迟迟不归,他才用吕布的头颅来震慑下邳守将,以防口说无凭,还有人想要为吕布拼命。现在,他要吕布的尸体又有何用?

&ep;&ep;“但若刘备带了张翼德一同前来,又当如何?”高顺还是不放心。他深知张飞武勇,若有其护卫,若是万一让刘备脱身……

&ep;&ep;李睦哈哈一笑,直接往周瑜肩上一拍:“你当公瑾是纸糊的不成?刘备留关羽守沛县,只带了张飞一人前来,若是两个主将同时离阵,到时候只需一支轻军突袭,他营中留守之将是置刘张二人不顾与我们一战呢,还是置刘张二人不顾,一走了之,后撤求稳呢?”

&ep;&ep;高顺是关心则乱,更是不想人心还是可以如此算计的,原先吕布征战,往往陷阵冲杀,骑兵列阵,讲究的是以虎狼之师横扫敌军,一战而定,因而一想到要夺回吕布的尸身,他头一个念头便是向他们借兵。可如今听李睦和周瑜一人一句,竟是兵不血刃,合情合理。

&ep;&ep;周瑜侧目向李睦再看一眼。不曾事先商议,不想这小女子竟也能将这战局人心思量得如此周全。

&ep;&ep;☆、第二十四章

&ep;&ep;便在此时,徐茂整顿好兵马,前来向周瑜复命。身后跟着两名兵士,押着一人,一同走来。凤目狭长,身量俊伟,即使发髻散乱,却丝毫不掩斯文儒雅之气,正是陈登。

&ep;&ep;李睦差点就把这个人给忘了!

&ep;&ep;周瑜原来留着陈登就是考虑到他的世族出身和在徐州为官的声名,或许能为他进入下邳城后安抚民心,甚至收编原来驻防的守军。但此人心志坚定,又素有联刘之意,恐为后患,故而将他留在山岗上,交由李睦一同带来。

&ep;&ep;不想李睦下了条令人一头雾水的军令,又暴躁地发了一通脾气,徐茂本来是想出发前告诉她的,可再三犹豫之下,终究还是没说出口。

&ep;&ep;此时看到陈登,李睦才突然想起来,她冲下山岗的时候,竟把这个人完全给忘了!

&ep;&ep;然而心念动间,骤然灵光突现,目光在陈登身上停留了片刻,又掠到周瑜肋下的伤处,再看高顺和张辽见到陈登时露出的震惊表情,顿时便有了个主意。

&ep;&ep;“一事不劳二主,陈校尉与刘皇叔相熟,就劳烦你走一趟,请皇叔移步,吊唁温侯。”

&ep;&ep;此言一出,高顺还没什么,骤然被她指到头上的陈登率先苦笑起来。向刘备要回吕布尸身的打算,他方才隐约也听到几句,原还在暗暗赞叹李睦将刘备算得极准,却不想这件事到头来竟落在他身上。

&ep;&ep;世人只知孙策武勇,周瑜善谋。不想周瑜率军冲杀,势同猛虎,更不想孙氏一门,更还有如此一个擅谋人心的少年儿郎!

&ep;&ep;事到如今,还有谁会信他不曾投了周瑜!

&ep;&ep;且不说他为刘备劝降张辽,而刘备没来,周瑜却是领兵进了城。即使他可以不管下邳的家族,回头再投刘备,事后周瑜只需传出他曾高居山岗,旁观这场城门突变,刘备纵当面不表,又怎会再全心信他?

&ep;&ep;到时候,怕还会背上个反复小人之名,拖累陈氏一族。而相比之下,若是现在他堂而皇之地站到高顺一面,以旧主吕布为借口,先占了忠义之名,刘备要顾及自己仁德的名声,又逢初败,立足不稳,反倒不能迁怒到他的家族了。

&ep;&ep;孰轻孰重,显而易见。稍加权衡,陈登便发觉自己似乎没有半点选择,终是轻叹一声,躬身一礼:“登领命。”

&ep;&ep;李睦扬眉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